提高警覺預防蚊傳疾病 – 基孔肯雅熱

2025年7月25日

对不起,此页面只有繁體美式英文内容。

提高警覺預防蚊傳疾病基孔肯雅熱

香港中文大學 鄧秉鈞健康教育中心提醒中大師生員工,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(CHP)報告,鄰近地區的基孔肯雅熱(Chikungunya fever)病例正顯著增加。

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經蚊媒病毒傳播的疾病,主要透過香港常見的白紋伊蚊傳播,在超過 110 個國家/地區流行,其中包括截至 2025 年 7 月 15 日在廣東順德爆發的 478 例病例。由於夏季蚊媒活躍及旅遊往來頻繁,香港輸入病例風險將持續升高。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為2至12天,主要症狀包括突發高熱、劇烈關節疼痛、皮疹及疲倦。雖然嚴重併發症(如眼部、心臟或神經系統病變)較為罕見,但新生兒、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需格外警惕。

為了有效預防基孔肯雅熱,請採取積極防護措施預防蚊蟲叮咬。尤其是在白天伊蚊最活躍的時候,於戶外活動時應使用含DEET成分的驅蚊劑,穿著寬鬆、淺色的長袖衣褲,並清除家居及周邊環境的積水,以消除蚊蟲滋生。此外,從受影響地區返港後應繼續使用驅蚊劑至少14天。若出現發熱、關節或肌肉疼痛等症狀,應盡快求醫,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。

有關基孔肯雅熱的詳細資訊及最新資訊,請參閱衛生防護中心專題網頁。讓我們攜手做好防護措施,共同維護健康校園。